2023年2月,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林集团”)下属中林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林生态环境”)正式成立,落户西安港务区。
中林生态环境以科技为支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秦岭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生态产业数字化等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既是我国立足国情的战略部署,更彰显了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自“双碳”目标确立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绘制清晰路径。作为林业国家队,中国林业集团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将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作为核心使命,在关键领域持续深耕:积极参与碳汇相关方法学与行业标准编制,为林业碳汇发展筑牢规范根基;主动助力地方碳普惠机制建设,让绿色发展成果切实惠及地方;联合多方发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汇聚产学研用力量破解绿色产业技术瓶颈……一系列扎实举措下,集团在推动林业碳汇价值转化、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参与标准编制
为林业碳汇行业立起“度量衡”
中国林业集团深度参与方法学和标准编制,参与编制了诸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等CCER方法学,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引。同时,在国家标准层面,集团参与的《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碳汇》相关标准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国森林碳汇认证的规范化进程。此外,中国林业集团也参与发布了一系列团体标准,涵盖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与预警、国产卫星数据森林固碳定量监测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标准体系。
助力地方碳普惠机制建设
激活地方低碳发展“新动能”
在践行“双碳”战略的征程中,中国林业集团积极投身地方碳普惠机制建设并助力地方构建科学计量体系。在多地,集团深度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推动从森林资源到碳汇资产的价值蜕变,使“沉睡”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让碳汇价值核算有章可循,激发区域绿色发展新活力。
在践行“双碳”战略的征程中,中国林业集团多维发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耕国际碳交易市场,通过新西兰公司运营实现碳汇资产保值增值与生态价值经济转化;聚焦以CCER为代表的自愿碳减排项目,在河北张家口、河南洛阳嵩县等地推动林业碳汇规模化开发;统筹深化与地方政府、控排企业合作,在北京、重庆、云南普洱、湖南通道县等地打造碳汇项目标杆、构建碳票方法学体系、参与碳普惠机制建设,让“沉睡”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参与国际碳交易,实现集团林业碳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新西兰公司
新西兰公司深耕自有林地碳汇储备开发,以专业运营推动集团碳汇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动能。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现持有碳资产总量约90万吨,共涉及注册碳汇林面积约1万公顷。与此同时,累计完成17.02万吨碳资产交易,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以CCER为代表的自愿碳减排项目:
河北省张家口市
中林数科依托技术与人才优势,联合张家口塞林林业集团,按生态环境部造林碳汇方法学,将当地475万亩新造林开发为CCER林业碳汇项目,提供全流程开发咨询服务,推动项目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收益最大化。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嵩县CCER林业碳汇项目是洛阳市首个林业碳汇开发项目,亦是当地践行绿色发展的新起点。中林数科为该项目提供全流程开发咨询服务,项目预计开发面积13万亩,将提升区域林草资源质量与碳汇能力,为当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中林数科与博州签约启动“智慧林草-林草碳汇地理信息系统” 项目,旨在摸清当地林草碳储量与碳汇潜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项目将完善林草碳汇地理信息板块,推进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助力博州智慧林草发展与林草治理能力提升。
统筹推动与地方政府、控排企业战略合作:
重庆市
中林重庆林投公司的“重庆巫溪县和城口县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是重庆首个备案的国储林“碳惠通(CQCER)”项目。项目位于重庆国储林建设区,面积10万亩,通过森林抚育等措施增强生态功能,为提升国储林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北京市通州区
中林数科承担通州首个碳票示范项目开发与应用落地,凭借数字化平台搭建、市场化运营经验,提供技术与服务保障。项目将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可交易城市园林绿地碳票,为全国城市绿地碳汇交易提供“通州方案”。
云南省普洱市
中林数科依托央企优势,围绕普洱一区九县新造林资源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同时,研究构建普洱碳票开发方法学体系,建立特色树种单木生物量模型,为当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丰富碳汇产品路径。
湖南省通道县
中国林业集团积极参与地方碳普惠机制建设,开发地方碳普惠产品,编制了《通道县林业“生态碳券”碳汇计量方法》。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打通碳足迹核算规则“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要求,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中国林业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旨在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构建碳足迹监管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联盟汇聚了众多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和行业痛点,开展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国际互通和认可的碳足迹核算规则体系和数据库、搭建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参与国际对话与磋商,助力我国在碳足迹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引领碳足迹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未来,中国林业集团将继续发挥林业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双碳”战略。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深入研究林业碳汇的前沿技术,完善碳汇监测核算标准体系,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林力量。